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华讯行业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9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油桐种植史探略 作者:关传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7-10 10:4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提要 油桐是 中国 南方地区重要的 经济 树种,栽培 历史 悠久,最早可能源于魏晋六朝时期,唐宋时得到了较大的 发展 ;明代油桐种植已遍及南方各省区,出现了较大规模的种植经营活动;清代形成了许多油桐著名产区和桐油名品。民国时期由于国际对桐油需求量的加大,促进了油桐种植业的大发展,在生产和 研究 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现代 油桐种植进入了黄金 时代 ,油桐种植的规模和产量均超过了历代,油桐丰产技术已得到了广泛推广和 应用 。 9 O/ q/ l, ~6 I/ O0 {/ m
  
# ?  a5 U. W8 y6 n) `4 p" O油桐是特产于中国南方地区的重要木本油料树种,其种子所制的产品——桐油,是称誉于国内外的重要 工业 原料。油桐在中国的栽培历史悠久,群众培植经验丰富。本文对此作一探讨,敬请方家指正。 % J* {0 J3 F; H1 K
一、桐人工种植的源起 ! A: v0 i. O& E- V- [" Q
中国人工栽培油桐始于何时,难以定论。但它是伴随着人们对桐油的利用而进行人工种植栽培的。根据考古资料和 文献 记载,隋唐时期已开始大量广泛地利用桐油。《文物》1983年第3期载《川杨河古船发掘简报》中说,隋唐古船“外涂桐油”,“缝隙”和“接头”均填“油灰”,而且“铁钉帽亦用油灰封固”;《唐语林?政事》中也有“勘每船板、钉、油、灰多少而给之”的记述,表明隋唐时期桐油已被广泛应用于造船业中。文献中最早记载油桐树的是唐代陈藏器的《本草拾遗》,该书载:“罂子桐,有大毒,压为油,毒鼠立死。摩疥癣、虫疮、毒肿。一名虎子桐,似梧桐生山中。”说明油桐在当时已有了罂子桐、虎子桐两种名称,这可能是生于旷野山中的野生树或零星小片状人工栽培树。
; [+ Y$ H4 Q. f3 ]/ R; W到了宋代,官府中的将作监设有“桐油作司”,说明了桐油在当时应用的范围更加广泛,油桐生产的重要性较隋唐时期有了很大提高,以及 社会 对桐油的需求量大为增加。因此,人工大规模培植油桐树业已开始。北宋时安徽铜陵布衣陈翥所撰《桐谱》中载,油桐“实大而圆,一实中或二子,或四子,可以取油为用。今山家多种成林,盖取子以货之也。”[1] 从这一记载中可以看出,当时已有大规模人工种植栽培油桐林,并进行取籽榨油货买的商品生产活动。因此,中国人工植桐的历史不迟于唐代初期,最早可上溯至魏晋六朝时期,因为这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大规模的经济开发活动,人工植桐很可能就始于此时期。
5 ^- R  A8 Z8 _4 l宋代文献中还有关于油桐树形态特征的记载,如苏颂《图经本草》说:“南人作油者,乃冈桐也。有子大如梧子。”寇宗奭《本草衍义》中说“荏桐,早春先开淡红花,状如鼓子花,成筒子,可作桐油。”油桐之名除了罂子桐、虎子桐之外,还有冈桐、荏桐之名。宋代桐油出产地有安徽、四川、湖南、湖北、江西等地区,但以四川、湖南为最。《桐谱》中说“蜀桐独为美”。湖南《永顺县志》记载,永顺县在宋初就把桐油作为向宋王朝纳贡的第一宗贡品。[2] / X4 c& y( p2 F" [7 B
二、明代油桐种植业 5 z/ u, u+ P+ `+ D( P
明代,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对桐油需求量的日益增多,特别是明王朝大力提倡种植油桐树,促进了油桐经营利用活动的发展。《明史?食货志》载:“洪武时,命种桐、漆、棕,于朝阳门外钟山之阳,总五十余万株。设……桐园百户,二甲军二百四十。……桐树岁得油百五十斤,欲以资工用省民力,而所费几百倍,然太祖为之不惜,意在率民也。至宣德三年,朝阳门所植漆桐棕树之数,乃至二百万有奇。”[3] 由于官府的大力提倡,当时已有较大规模的油桐林的经营,油桐种植业已开始形成。明《遵义府志》载,贵州遵义地区“桐油树,郡无处不有,……十月子熟,去壳去米,曝干,碾末蒸熟,用篾箍棕皮,包之如鼓样,榨取油,灯烛皆资之。”[4] 明《赣州府志》载,江西赣州地区“土性宜茶桐,楚、蜀亦出桐油,而不及赣之胶粘清亮,可入漆也。每岁商贩,不可胜计云。”[5] 清光绪《广德县志》引《明史?水经》说,安徽广德“琳塘杨滩诸处多有桐林,居水取子榨油,疑桐水得名于此。”[6] 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湖北地区“油桐枝干花叶并类冈桐而小。树长亦迟,花亦微红。但其实大而圆,每实中有二子或四子,大如大风子。……人多种莳,收子货之为油,入漆家及艌船,为所需。”[7] 此外,明弘治、正德、隆庆、嘉靖、万历间的许多地方志,均把桐油作为地方重要的特产予以记载。可以看出,明代油桐种植经营遍及南方长江流域各省区,已具有较大规模的种植业生产经营活动,油桐树成了当地山民谋生之本、衣食之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7-10 10:4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F anan885 的帖子

明代油桐树的栽培技术已日趋完善,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作了较详尽的阐述:“江东江南之地,惟桐树、黄栗之利易得。乃将旁近山场,尽行锄,转种芝麻,收毕,仍以火焚之,使地熟而沃。昔种三年桐,……次年苗出,仍要耘耔一遍。此桐三年乃生,首一年犹未盛,第二年则盛矣,生五六年亦衰。……首种三年桐为利近速,图久远之利,仍要种十年桐,法亦如前。”[8] 从林地的选择、整地下种、培苗以及田间管理抚育都作了详尽的论述,这些经验直到今天仍为植桐地区的农人所 应用 。明代开始注重油桐和 经济 树种杉木、油茶进行轮作和混作,提高林地的生产率。明弘治《徽州府志》载:“桐子树,其子可取油,凡栽杉必先种此树,其叶落而土肥也。” [9] 正德江西《袁州府志》中也有相似的记载。明代桐籽加工制取桐油的技术也很完备,主要采用木榨法榨油,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和明《遵义府志》对此均有详尽的记载。
; V# O( S( j/ N3 w' m三、清代油桐种植业
( x; V/ _8 ~5 C+ Q' K$ V  i清代,由于桐油的利用范围的逐渐扩大,需求量大增,清王朝在税收等经济政策上加以鼓励。雍正年间曾诏令各省提倡种植油桐,豁免税收。南方山区农人广植油桐,植桐业成了一方获利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当地农人的谋生之道。清代是油桐种植业的大 发展 时期,形成了许多桐油著名产区和桐油名品。 * W3 X* I  I& w, u& L
湖北地区是清代桐油著名产区。清《湖北通志》载:“荏桐即罂子桐,一名冈桐,一名膏桐,俗亦谓之油桐,其子可榨油。诸种各邑皆通产,而荏桐之利尤饶,故山民种之。”清《来凤县志》载:“桐油,膏桐所榨之油也。树不甚高,而子相繁,花淡白,中有红缕,九、十月子熟,乃剥取以榨油,其油有黑白两种,其枯可粪田。”又载:“一名荏桐子,树实大而圆,取籽榨油,需用多端”;“桐之为性,最宜培养,不过两三年间,即取利无穷。”[10] 该县所产的桐油质量较好,被誉为“金丝桐油”,售往各地。《巴东县志》载,巴东县“前后田里、地间种茶及桐子,售于市,完赋三百六十两”[11]。《保靖县志》载,保靖县在清朝廷“遍植桐树”的督导下,“油桐种植,自此扩大”[12]。清代湖北油桐种植业之情状可见一斑。 & x7 s* I7 J8 O/ u  U) g/ Z- [
湖南湘西地区是清代著名的桐油产区。《桑植县志》载,桑植县令王钦布晓谕民人道:“平地坡地可以垦植杂粮,自应勤耕稼,至于土阜高岗,尽可种桐。”“凡尔民人,务遵教导,急为遍植。此乃尔民成家之法,根本之事,各宜踊跃,奉行毋违。”[13] 清道光《古丈坪厅志》对油桐生产和山民生活的关系作了详细的记述:“吾乡之中贫寒日甚,土地皆瘠,山广田少,非膏腴之地可比,所示之利,别无大宗,其五谷杂粮,不足以供地方之用,唯桐茶此地之一利也。”[14] 所以整个湘西山区“沿山种之,自上而下,和列井然”,“伞形桐树,星罗棋布,比比皆是。”[15] 湘西地区是全国桐油主要产地之一,出产有桐油名品“洪油”。油桐种植业使湘西农人获得了很大的利益,油桐为湘西山民主要经济来源。古丈县“以桐油为大宗,年约四十万元”[16],龙山县“每岁桐子开花,有桐子之家缺日用,向有钱者预领,油价言定,油若干斤,钱若干两,……自四月起至八九月,按月多少为差,十月兑油,或兑桐籽,如期不得误。”[17] “桐籽或自榨以给油料,或出售于油坊,以此为生计,每岁总值达千万两以上。”[18]  $ k; I8 W* p4 o/ a- ^! k
清代四川的川东地区仍是我国主要的桐油产区。同治《万县志》载:“万多山,故民多种桐,取其子为油,盛行荆鄂。按邑水陆商贩,向以米、棉、桐油三者为大宗,行于汉楚。”同治《南川县志》曰:“邑东山地颇产桐、棬、漆、蜡,运油出。”《苍溪县志》载,四川苍溪县“全境每年可出桐油数千余篓,每篓重约二百余斤,油质佳美,分售顺渝以下商人。” , _$ A2 O% j- E' N4 t1 z
[19] 川东地区出产桐油名品“秀油”,据董幼娴《四川经济调查》称:“秀山擅油利久矣,故秀油最名”;“秀油者,研膏桐实为粉,……油成,佳者为漆。” “秀山以油桐闻名,考其输出之 历史 ,已在二百年以上。……在光绪年间,油盛时外帮商人在此设有八大字号收油。查县志而推算之,最盛时每年输出量可达十五万市担。其中秀油约占五分之一,清油(茶油)约占五分之四。”[20]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7-10 10:4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中国油桐种植史探略 作者:关传友

江西赣州地区也是桐油的重要产区,《赣县志》对清代中期以前的油桐种植业有详细的记述:“赣田少山多,土性于茶桐二树最宜。……桐树枝叶俱似梧桐,二月开花,满山如雪,至冬收子以榨油。楚蜀亦出桐油,而不及赣之桐油,胶粘清亮可入漆也。二油为赣之佳产,每岁贾人贩之他省,不可胜计。故两关之舟载运,络绎不绝。”[21] 《石城县志》载,福建人在此租赁山场种植桐、茶二树,进行商品生产活动,“赣田少山多,向皆荒榛丛樾,近年闽人赁土耕锄,……茶子桐子二树并植。”[22] ! l4 O. I, m& ~! _0 G* Z
明末清初油桐种植业由川鄂扩展到陕南和豫西的秦岭山区和伏牛山区,清中期以后,陕南、豫西已是重要的桐油产地之一。《汉中府志》载,清初陕南洋县有桐油出产,[23] 至乾隆年间,陕南各县均有桐油出产。[24] 《石泉县志》载,石泉县的物产“其专务而取利者,漆为最,木耳次之,竹桐又次之。”[25] 《平利县志》载,该县“乾隆以后户口加增至数十倍,地利日辟,物产日增,低山以漆、木耳、苎麻、漆油、桐油为大宗,岁所出巨万,有业此而货殖致富者。”[26] 在豫西山区,《内乡县志》载,光绪中叶西峡口特设油漆税局。西峡口当时为内乡县一大镇,水陆 交通 方便,陆通秦晋,水达吴楚,为江北客商云集、桐油集散重镇。西峡的桐油销往武汉、河口、济南、徐州等地,号称“江北一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手机版|华讯行业网 ( 桂B2-20030027  

GMT+8, 2024-12-24 21:14 , Processed in 0.02366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