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价一直下就会拉动籽价下, 农民的心愿是---多挣点钱,如果没钱赚,明年谁还会摘桐果?看以下的文字,大家应该有所感悟吧。
4 A4 {( H+ r# \& b3 T" q/ C+ D$ m2 W! k" G( s! |7 v: u! v
已经过去的2004年,对黄兴仁夫妇来说,是勇气和遗憾并存的一年。这一年, . H/ o2 o$ o* b2 O. G
他们走出了贫穷的贵州农村,第一次外出打工;半年之后,他们带着微薄的积蓄,
' C% Y, @ }+ y结束了这次并不成功的经历,登上回家的列车。 & G, r/ g7 k B4 N
1月12日上午9点,衢州火车站候车室。黄兴仁坐在两个大编织袋中间,神情疲 2 K l! \9 R& n% Z+ d k
惫。他的妻子韦正美啃着一个面包,那是她的早餐。为了买火车票,这天6点多他
' |5 P1 v: V* N/ ]0 @们就出门了。晚上7时51分的火车,这一天他们在候车室度过。 ) E( e+ ]- M* t
黄兴仁说,家里惟一的经济来源,是山上的桐果,一年两三千元收入。去年桐
" w2 v* ]% N( |- L" ^3 A( G2 K6 q果减产,孩子上了小学,还要赡养两个老人,经济就更拮据了。5月,30岁的黄兴
P: r+ W# Q8 ^; ~& R仁带着妻子,第一次踏上打工之路。听说浙江好赚钱,他们便来到了浙江;听说常 , l* r1 Z1 h$ u6 e' ?8 I2 l
山的砖瓦厂需要工人,他们便来到了常山。 ; u4 [6 Y% d5 @" K0 J) l3 `
工作很难找。黄兴仁只读到小学三年级,妻子不识字,两人都没有技术,没有 & z' U/ e2 P; D0 N& h
企业要这样的工人。一开始,他们住几块钱一夜的旅社,好几天后,黄兴仁在钳口
2 x6 a9 ~/ z+ N7 j- }; w; {- @乡一家砖瓦厂找到了工作。
4 m, _! v& r& H 打工是很苦的,黄兴仁说,吃苦他不怕。他在砖瓦厂搬砖,一天干8小时到
+ Y! L, t7 y3 G/ Q5 S12小时,有时更长。黄兴仁伸出手给记者看,那双手像松树皮一样粗糙开裂,有些 % ]2 i" A& M f& A! Z- S* Y
地方结着血痂。“干活时,都裂出血来……”黄兴仁说,这样的苦和累,习惯了也 # u- g0 {, X" w- v( z$ g
无所谓,在老家农村干活,也是这样苦累的。不满足的是,工钱太低。 8 s3 b1 Z9 t2 j: f: y
黄兴仁算了账:一个月工钱就四五百元,妻子没工作;现在米、油、煤气都太 ' K+ x1 w" B+ d) M& {9 S8 N
贵,还要买菜,一个月下来基本没有节余。 Y5 x- w3 V. Z6 G/ ]) n" k `( `
在黄兴仁给记者算账时,韦正美对他使了眼色,黄兴仁摸了摸胸前一个地方。
, m* d2 b3 w' H0 j在那里,也许藏着他们省吃俭用下的一点积蓄。“很遗憾,没有挣到钱……”发现 7 o1 z+ }0 R2 B2 j/ ^/ r5 Z. w5 Q, c
记者注意他的这个动作,黄兴仁有点不好意思地说。
& H5 k" J; Z$ G# {6 [ 说到“心愿”,黄兴仁终于笑了。“孩子在上学,我们明年还要出来打工。惟
' m3 J& [* r- i& d一的心愿是,希望明年打工顺利些,多挣点钱。”* g, e7 Y- m# C9 v8 [/ P
& b! Q" w. X8 {8 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