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华讯行业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99|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中国的严峻形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8-24 11:0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的严峻形式-国人必看股市你挣了钱,楼市你挣了钱。请先不要乐,你只是在为自己挖坑。说白了,你就是你的掘墓人。 有钱,大家谁不盼望,但,钱是相对的,也是最靠不住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时,有多少人哭着喊着卖出本币,兑换美元。 所以你今天挣了钱,你只不过是在享受摇头丸带来的快感。还是想想如何配合国家,做一些保住胜利果实的事情吧. 美金融战争早已开打,中国处境艰难! 4 z. e5 Q( O' |; i

* k# N& Y7 ]6 ?9 t8 Y3 H  现在很多国人都很关心人民币升值这个话题,但又不了解美国迫使人民币升值的真正意图何在,现在鄙人就此浅薄的发表一下我的个人看法!
% q6 I8 d( J/ g$ q/ |+ Y% y/ D. j, u% [; m7 w* F
相信大家对80年代的“日本经济衰退”和90年代的“亚洲金融风暴”及“香港的香港金融保卫战”记忆犹新吧!也许有人会说那是国际投机集团“美国索罗斯财团”搞的,但是,你就没有想过它背后难道就没有美国***的支持了吗?下面,我仔细分析一下这些事件的前因后果你就会明白了。
9 a: Z. P* Y- {2 C$ e, z& g( {. k+ K4 j) I6 m! m2 @" {
从1980开始的,特别在1990年和1995年,第一名的美国和第二名的日本之间的GDP差距是多少?日本GDP超过美国GDP的一半!这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次其它国家和美国的经济差距缩小到一半的程度。日本人在欢呼:只要超过美国的GDP,日本就可以恢复“正常国家”了!美国人没有吭声。   按理说,日本还是美国的盟国,其经济也是美国扶持起来的,美国也没有分裂日本的必要(要分裂,二战时就分裂了,也不用等到80-90年代)。美国也不可能对盟国日本使用“颠覆性煽动”,眼看着美国是阻挡不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前景的了!世界各国都在兴奋的期待着日本GDP超过美国GDP的那个“历史性时刻”!日本企业更加疯狂,美国经济的象征——洛克菲勒广场被日本人买下了!美国的精神象征——好莱坞被日本人买了!美国人民的心情一下子掉到了谷底。“世界第一”就快保不住了!美国人民的荣耀感在急剧下滑,民间开始蔓延仇日情绪。1980年,日本的GDP就快到美国的一半了。有一件事情在1985年发生了,1985年美国拉拢其它五国(7国集团)逼迫日本签署了广场协议,以“行政手段”迫使日元升值。其实的一个中心思想就是日本央行不得“过度”干预外汇市场。日本当时手头有充足的美元外汇储备,如果日本央行干预,日元升不了值。可惜呀,日本是被去了势的太监。美国驻军、政治渗透、连宪法都是美国人帮它度身定做的,想不签广场协议都不可能。日本最后的结局大家也知道了。1985年9月的广场协议至1988年初美国要求日元升值,根据协议推高日元,日元兑美元的汇率从协议前的1美元兑240日元上升到1986年5月时的1美元兑160日元。由于美国里根***坚持认为日元升值仍不到位,通过口头干预等形式继续推高日元。这样,到1988年年初,日元兑美元的汇率进一步上升到1美元兑120日元,正好比广场协议之前的汇率上升了一倍。美国人满足了吗?没有。接着看下去,从1993年2月至1995年4月,当时克林顿***的财政部长贝茨明确表示,为了纠正日美贸易的不均衡,需要有20%左右的日元升值,当时的日元汇率大致在1美元兑120日元左右,所以,根据美国***的诱导目标,日元行情很快上升到1美元兑100日元。以后,由于克林顿***对以汽车摩擦为核心的日美经济关系采取比较严厉的态度。到了1995年4月,日元的汇率急升至1美元兑79日元,创下历史最高记录。日元升值的后果是什么?洛克菲勒广场重新回到了美国人手中,通用汽车在这个广场的一卖一买中净赚4亿美元!日资在艰难度日中大规模亏本退出美国。美国人民胜利了!成功的击退了日本的经济进攻!我们可以从事例中看看1995年之后,日本和美国的GDP之比重新拉开了距离,而且越来越大!可能有些网友还是没有明白,日元升值怎么啦?跟我们的谈论有什么关系?日元升值,就是美国对日本的一次经济阻击战!成功的把日本20多年的发展财富大转移到了美国去了。
6 B( b/ A# W& x2 X
- k0 `2 z& w+ e& B( @$ M  下面我给个例子大家就清楚了..假设我是美国财团,我当然知道1985会发生什么,假设我在1983年吧,我用100亿美元兑换成24000亿日元,进入日本市场,购买日本股票和房地产,日本经济的蓬勃导致股市和房地产发疯一样的上涨,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日元开始升值,到1988年初,股市和房地产假设我已经赚到了一倍(5年才翻一倍是最低假设了),那就是48000亿日元。这时,日元升值到1:120。我把日本的房地产和股票在一年中抛售完,然后兑换回美元,那么,就是400亿美元!在5年时间中,我净赚300亿美元!(还是最低假设)。那么日本呢?突然离开的巨额外资就导致了日本经济的崩溃!经济学用词叫“泡沫经济破灭”。这就是日本常说的:“失去的十年”。而我连本带利的400亿美元回到美国,你想一想,美国经济能不旺盛吗?!!日本“失去的十年”,却正是美国“兴旺的十年”!看看我的上表就知道了。我只是美国财团中的一个,其它财团呢?嘿嘿,而且我的假设还只是到1988年,如果是到1995年,日元升值到1:79,你我能想象美国在这场经济战争的胜利中,到底从日本刮走了多少财富?美国赚够了,日元现在又重新回到了1:140的位置上,美元的坚挺依然和30年前一样!美元暂时性的贬值,并没有损害到美元的国际地位。这场美日的经济战争,以美国完胜而告终!!
9 W% P1 o$ g2 H  s7 W! a2 }( c% C7 `, Z8 _6 D
  美国人玩上瘾了。1998年,同样的手法在东南亚四小龙四小虎身上又来了一次,这就是亚洲金融风暴!唯一不同的,这次不需要广场协议了。因为亚洲这些小虎小龙的外汇储备不足以战胜财大气粗、军事强盛、奉行霸权主义的美国,财团们直接阻击就可以大获全胜!结局大家也看到了,东南亚货币在先升后跌中,经济发展的成果被美国抢掠一空!!唯一市场硬挺住了索罗斯的进攻而没有经济崩溃的就只有回归后的香港,保住了香港几十年的发展果实。当时索罗斯发动世界舆论(包括香港舆论),大肆攻击香港***(中国***)“行政干预市场”,违反市场经济规则、没有***自由,要是当时中国屈服于世界的舆论压力而不运用“宏观调控”进行入市干预,那将酿成大祸,又不知道要有多少国人向当年的日本那样因破产而跳楼自杀了!当时的曾荫权后来说过:“决定***入市干预的前一晚,我坐在床头哭了,不是为我自己,而是怕这个决定如果错误了,害了香港,我怎么向中央***向市民们交代。”大家现在知道为什么美国一再要求他国“新闻自由”、“市场经济”、“***人权”是建立在自己利益的基础上了吧,知道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的正确性和优势所在了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12#
发表于 2007-8-29 11:04:00 | 只看该作者
分析得不错。顶一下。就是字体小了点,看得眼累。建议林化网,能够在字体在能放大。
11#
发表于 2007-8-28 13:05:00 | 只看该作者
高人..不错.
10#
 楼主| 发表于 2007-8-28 11:18:0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应避免重蹈日本覆辙
0 z( Y4 i9 V4 e/ s# i5 y  {$ \2 E/ n9 }4 s/ S) o+ Z
一个正在崛起的亚洲大国已成为世界出口基地,在惊人的储蓄率和投资力度推动下,它正经历着快速的出口拉动型经济增长。它的技术能力正以飞快的速度升级,它的企业对越来越多的欧美产业形成威胁。它的高额央行储备和不断膨胀的经常账户盈余导致有人声称,该国汇率受到不公平操纵,或者说,至少应对其进行向上引导。
3 B3 A$ u  v& f: b7 r0 g: ?. L该国的金融系统以银行为中心,并与政府和产业界有着密切联系,其严格的监管方式使国内机构受到特殊照顾。生产率的迅速增长压低了产品价格,但资产价格却在迅猛上涨。
: |% j! b. d/ F9 n, z$ _" h9 ^- F# W0 h
美国国会领导人要求采取激进措施,压制这一对其构成经济威胁的国家。美国高级经济官员组成的代表团与该国同行展开了‘对话',讨论该国经济政策中导致当前失衡局面的诸多方面,并警告称,如果不能迅速取得‘成果',美国国会中的强硬派将随时采取行动。”
; N4 ?$ T" f# O4 {6 y
5 r; K" y' f, b3 Q( ~0 f6 G上面描述的正是中国现在面临的内外局势。它同样也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经济状况的写照。而就在那之后,日本开始了通货紧缩和国际关系大幅恶化的“失去的十年”。尽管这两个国家之间有着明显差别(尤其是中国目前的发展水平要低得多),但其相似之处也足以引人瞩目,值得中国及其贸易伙伴从日本先前的经验中汲取一些教训。
# L- m) k' }, Q" @! t( g9 j2 O: X; ?
有关日本衰落10年的权威历史结论尚未确定。但有见地的观察人士几乎都认为,导致日本衰落的重要因素包括: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金融系统中随之产生的问题;银行停止信贷扩张导致的总需求崩溃;以及消费者和企业丧失信心后,经济难以实现由出口拉动型增长向内需拉动型增长的转变。
, E9 v2 Z9 K8 w6 I7 W
% P9 L1 o5 o' [  i$ w# y  B回头来看,日本官员犯下了几个重大的政策错误。1987年卢浮宫协议(Louvre Agreement)后,为了避免日元进一步升值,他们采取了宽松的货币和金融政策,导致了巨大的资产价格泡沫和信贷扩张,为随后的经济低迷埋下了隐患。当消费者财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时,他们未能推动日本经济向内需拉动型转变。他们还任由银行系统中的问题恶化下去,而非直面它们。这些错误的结果是,日本没有完全采取它本可以采取的措施,来避免上世纪90年代的严重问题,而当这些问题出现时便处在了不利位置。
% p6 f$ h1 r5 c, }
; i! A; ?. [4 K: s2 w这表明,如果中国想维持快速的经济增长,避免重蹈日本的覆辙,那么最好趁现在阳光依然明媚时装上“政策的屋顶”,以“未雨绸缪”。在当前经济处在过热边缘的局势下,允许不可避免的货币升值,以及通过鼓励消费来刺激国内需求,可能要比未来经济降温时容易得多。据测算,如果中国想将人民币汇率维持在当前水平,需要在2007年积聚多达4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这几乎必将导致资产价格快速上涨,因为中国在购买美元时,要放出等量的人民币。此外,目前也是解决银行系统问题的最佳时机。
" z% @# K1 g1 {+ V  y3 C3 u) w9 M: N8 i
这些教训与中国国内外一些观察人士得出的结论截然不同。他们将日本的通货紧缩和随后的经济疲弱,归因于日本愿意屈从于美国要求日元升值的压力。这种观点无助于解释日本的资产泡沫及其破裂,也不能为人们提供理论依据,阐述日本原本可以采取何种措施,促进经济向内需拉动型转变。9 N' L! j3 w$ a$ G$ v3 z1 ~5 L+ F7 |

+ `& n  `- E. V8 s7 H% z% m另一个教训是,在进行旨在向中国施加变革压力的经济政策对话时,有必要注意其谨慎性。决定经济结果的是重大事件、国家及政治决策,而非国际社会。相比于日本资产市场崩盘、信息技术对美国生长率增长的推动、亚洲金融危机等政府控制范围之外事件的影响,经济对话中辩论的问题可谓相形见绌。  R" w, g/ v! @. k2 l* q
* j- m% d! W( v+ S; g
即使在政府政策或许具有重大影响的领域,也没有证据显示,上世纪80、90年代日本在国内具有敏感性的结构政策领域有过任何改革,例如住房金融、社会保障或回应“美国结构性障碍改革”(US Structural Impediments Initiative)而实行的零售业监管灯领域。这些领域中的政策由国内政治决定;如果笨拙的压力让特殊利益集团在抵制变革时更容易挑起民族主义情绪,那么高调的对话则可能起到反作用。在一个善意匮乏的世界中,笨拙的对话会造成蔓延至其它领域的憎恨情绪。
; |7 L- q/ i2 G: I( Y# w% L1 _. {5 v# F$ t' P7 h+ E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谈到美日关系时,人人都会说“美日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鉴于中国的经济规模更大、经济增速更快,以及目前全球经济的失衡程度更严重,中国的经济政策及其国际经济关系甚至更加重要。通过从一段相当惨痛的历史中汲取教训,太平洋两岸的政策制定者可以避免重蹈覆辙。( e$ J% |  R5 I% j, v' w- j

) t7 Y. l- l+ u6 R: v: C本文作者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 `% s2 j9 \# @2 [- J0 J' g

- d2 x8 D. c' |译者/朱冠华% U5 `& Q$ ]' s- H3 K0 F* v% N
7 N1 m/ q3 d0 X4 u
- o: v; M, F! A2 }0 k
7 _. P8 |3 P' ?- ]2 f/ F) E
9#
发表于 2007-8-24 21:55:00 | 只看该作者
就一个字。好
8#
发表于 2007-8-24 18:37:00 | 只看该作者
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事,但市场经济与我们息息相关,提高驾驭市场的本领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做的.松香市场也是如此.
7#
发表于 2007-8-24 18:03:00 | 只看该作者
书记为行业论得好
6#
发表于 2007-8-24 17:18:00 | 只看该作者
恩,好" M* t- x: i' o% i# U* f
5#
发表于 2007-8-24 15:22:00 | 只看该作者
文章质量真高, 长了点,但确实值得看
地板
发表于 2007-8-24 14:16:00 | 只看该作者
好,非常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手机版|华讯行业网 ( 桂B2-20030027  

GMT+8, 2024-12-25 09:00 , Processed in 0.03121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