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华讯行业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1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湖北来凤金丝桐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7-4 15:5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凤桐油浓度高,色泽金黄,沾之可牵拉成丝,故称之为“金丝桐油”。1953年曾获得国家政务院“来凤桐油、质量第一”的奖旗,全县年产桐油3万吨。4 ?/ F+ L& ^6 ^0 M- W' T  z+ n) ]9 E

/ j8 m5 z2 o& ~3 A- ~8 f! P初夏时节,桐花如雪。来凤县百福司镇境内的酉水河、怯道河两岸,成片的油桐树鲜花绽放,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
! v3 @1 g0 V1 W& r- w0 p2 }    百福司人兴奋地说,今年的油桐重又长出了希望。! ?! \& E6 e; t4 v+ N2 X8 N
    油桐,究竟在演绎怎样的故事?" H1 T) u* G+ n
    “金丝桐油”一度风光难觅$ ?) `6 C; n/ F8 u. o* u
    主产于百福司及周边乡镇的来凤桐油色泽锃亮金黄,滴之可牵拉成丝,素有“金丝桐油”之称。“今年桐子结得好,树上丫子吊弯了,地上铺起一层了……”这段流传下来的摆手舞歌词,记录了当时油桐的丰收场景。
6 a3 E) s) Q3 F! C    清朝道光年间,百福司集镇为湘鄂川三省边界要塞,这里漫山遍野的油桐吸引了各地“庄客”,他们与当地百姓议定了《卯洞油行永定章程》,并刊板垂碑,其碑至今还保存在观音坪的石板街上。那时,酉水码头停泊着无数油船,每年把1万多担桐油销往各地,百福司由此留下“万担桐油下洞庭”的美名。新中国成立后,百福司镇最高峰时发展油桐近4万亩。1953年,政务院(现国务院)颁发了“来凤桐油,质量第一”的锦旗。1984年,中国林科院对全国27个产区的桐油样品化验比对,认定来凤桐油质量为全国之冠。
, g" }' O5 [! w/ f    寒来暑往,似水流年。
- G9 a& M* Z( Y# M5 S6 l    今年48岁的彭大波是土生土长的百福司人,1990年,他筹资成立了来凤县恒贸公司,主营桐油加工及销售。当时生意很红火,公司培植了500亩油桐基地,年加工、销售桐油4000吨。谈起走过的历程,彭大波唏嘘不已:“说实话,百福司人对油桐情有独钟,我是又怕又爱啊!”
3 b" u6 S" B/ h$ Z* j( i    曾几何时,这个名冠全球的产品一天不如一天了。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桐油一旦滞销,商家就停止收购,农民则砍树毁林。市场稍有好转,商家则抬价争购,生产者待价而沽,以致出现了“多了砍,少了赶”的恶性循环。1997年,桐油价格跌入低谷,每吨不足3000元,大部分桐树被一夜砍毁。恒通公司的年产量只相当于几年前一个月的产量。
6 M: C5 T( l$ H* S) i1 m0 z! A0 e" E0 t    在近10年的桐油经营生涯里,彭大波尝尽了酸甜苦辣。1998年,他开发荒山1026亩建起了水果基地,再不与桐油打交道。
5 q- M; j( W' \9 b6 R) n0 E% u4 ~( T5 G* N

1 P3 S; O, M% b* ?6 n! J2 I$ v   产业化之路现生机( |/ z' C2 ^# S

2 P& Q0 d$ z$ |. p; N$ G" Q. y' Y3 T1 C. X( d# m" f9 X' H7 a
    尽管桐贱如糠,但百福司的油桐并没有消失殆尽。“家有千棵桐,子孙永不穷”,当地农民仍然怀着这样的期待,期待着油桐重新帮他们鼓起钱袋子。
) W# Q& l, \  N' |8 k    2004年,镇政府因势利导,鼓励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发展油桐产业。
! m) ?( h/ E( _! ?    “像我这样的人只有靠种地过日子,我们村里的好多人,都是种油桐的能手。”廖家坝村四组的农民秦国强感慨。去冬今春,他一家5口人栽种了5亩油桐。今年初,来凤县四海贸易公司与村民签订了《油桐发展及桐籽收购合同》,按每公斤不低于2元的保护价收购桐籽,有效期20年,这让农民心里踏实多了。7 `# d# `  e- q( c8 }
    过去,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使桐油进入市场的能力先天不足,特别是桐油价格摇摆不定,让农民无所适从。后来,技术力量不足、桐园老化、品种退化等,又成为油桐产业快速发展的拦路虎。为改变这个局面,镇政府按照破字当头、立在其中的思路,指导农民淘汰一批低产低质桐园,发展一批品种优良的桐园,规划一批高产、高效的经济型桐园。镇农业服务中心的技术人员深入农村,为每户培养一个明白人。今年1至4月,该中心办了4期培训班,对村干部、种植大户进行技术培训,13名技术员还深入农户,对油桐基地实地指导、培管和跟踪服务。) v4 @; d8 @3 b( \. e( ]1 m
    为解决油桐良种普及率低等问题,去年,四海贸易公司引进“贵桐2号”,在百福司镇发展油桐8000亩,计划到2007年发展3万亩以上,仅此一项,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可增加200多元。. A- }& X* R6 q
    农民从油桐树上看到了致富希望。堡上村村支部书记林玖远说:“山里人不怕吃苦受累,怕的是没得门路和技术。现在门路、技术都找到了,我们就朝着它走到底!”今年春天,该村发展油桐1100亩。
( _' E: I( a5 G( W/ x, E+ V. f8 @/ Z5 ^3 s: ~! R& @) p2 m* }
产品重返国际市场
. T, `. v! v8 p$ O3 D) @1 Q6 R4 C# e+ ?; r; c
    2004年,国内桐油价格每吨高达2万元。中国桐油网预计,未来20年内,桐油价格将继续走俏。百福司农民听到了好消息。
8 t  Z. ^( J4 x4 J    把油桐树培植成特色产业,其间,百福司镇经历了数次艰难的抉择,广大农民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和汗水。去年初,镇政府把油桐开发列入经济发展的总盘子:积极推广先进的实用技术,提高油桐质量,推进桐粮间种,扩大种植面积,着力于深度加工,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A0 E4 O6 i- ~$ X7 b5 c, x
    尽管当前桐油市场前景看好,但在通往国际市场的路上,还有无数变量。有人形象地比喻:国际市场打个喷嚏,国内市场就要感冒。一位业内人士指出:“谁拥有油桐基地,谁就能主宰未来的桐油市场!”去年以来,来凤县政府引导四海贸易公司制定了基地建设方案,计划投资500万元,在百福司、漫水等乡镇用3年时间建成10万亩油桐基地。同时,采取公司+基地+ 农户的捆绑发展方式,实行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形成市场牵公司、公司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链。2 ]! H/ I& \+ Y' T1 O
    在龙头企业的引领下,百福司镇油桐产业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去年,“金丝桐油”重返国际市场,出口韩国、澳大利亚,实现了来凤县出口创汇零的突破。今年1至4月,四海贸易公司出口桐油300多吨,创汇46.5万美元。“按当前的发展速度,到2007年,至少可出口桐油5000吨。”总经理宋孝海充满信心。: z1 N6 s" @; R0 @0 q
    实施原产地保护,是桐油走向国际市场的一条阳光大道。眼下,百福司镇政府正在探索油桐标准体系建设之路,建立健全从产地环境、选种、栽培、加工、销售及售后服务全过程技术标准和规范。4 q8 }3 z% s2 }, C

. P/ \+ d, p( ^2 `+ h$ q* q. j" p / D) Q6 _! n7 n7 S7 T
来源:恩施日报
- w( ^* U# n! x2 J5 H6 O4 J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沙发
发表于 2005-7-5 13:40:00 | 只看该作者
您好!请问怎么联系您呢?  ~3 {* }; y" q) P1 D( ?
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手机版|华讯行业网 ( 桂B2-20030027  

GMT+8, 2025-1-12 17:56 , Processed in 0.04097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