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 V! Y; {5 e# s7 P3 O风能风能是指风所负载的能量,风能的大小决定于风速和空气的密度。我国北方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一些岛屿,风能资源丰富。据国家气象部门有关资料显示,我国陆地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为2.53亿千瓦,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及岛屿、新疆、甘肃、内蒙古和东北地区。此外,我国海上风能资源也很丰富,初步估计是陆地风能资源的3倍左右,可开发利用的资源总量为7.5亿千瓦。( i4 P$ n* P, r1 @
( U O4 [6 t! v" e% b% N
太阳能太阳能是指太阳所负载的能量,它的计量一般以阳光照射到地面的辐射总量,包括太阳的直接辐射和天空散射辐射的总和。太阳能的利用方式主要有:光伏(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太阳能聚热系统,利用太阳的热能产生电能;被动式太阳房;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取暖和制冷。% n. d' U m& x0 H8 W
9 t8 L$ z- [: x- k% p- Y小水电水的流动可产生能量,通过捕获水流动的能量发电,称为水电。小水电在我国是指总装机容量小于或等于5万千瓦的水电站。8 j* M- x' x6 X+ i+ F Z
7 Y1 D; i5 Y: ^. Q生物质能生物质能包括自然界可用作能源用途的各种植物、人畜排泄物以及城乡有机废物转化成的能源,如薪柴、沼气、生物柴油、燃料乙醇、林业加工废弃物、农作物秸秆、城市有机垃圾、工农业有机废水和其他野生植物等。, O6 n, W& s( [7 t q8 @
! \. Q! O% L+ H# e( y1、森林是陆地生命的摇篮,具有综合的环境效益9 C; ]# {# ]% L- X x
6 ~9 q5 e- ^2 h5 Y9 n 自然界中的一切动物都要靠氧气来维持生命,而森林是天然的制氧机。如果没有森林等绿色植物制造氧气, 3 u8 }' o% R5 E5 R. t q 则生物生存将失去保障。70年代,日本林业厅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环境效益定量计算结果表明,日本森林一年内的贮水量达2300亿t,防止土沙流失量达57亿m3,保持栖息鸟类100万只,供给氧气5200t,环境效益总价值1200万亿日圆。芬兰有人对森林的社会效益价值与木材价值的估算认为,芬兰森林的环境保护价值是52亿马克,而木材价值仅17亿马克,二者之比为3:1。美国计算的森林环境价值与木材价值之比为9:1。另外,森林生态系统对CO2和O2在大气中的平衡起调节作用。每公顷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可吸收近ltCO2,释放0.75t的氧。能满足973人的需氧量。据估计,森林每年以光合作用的形式吸收50亿tCO2这与人类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CO2基本相当。森林是使二氧化碳转化为生物能量的重要加工厂。 6 D' K' z, N. c2 e) R- _" i2 f( w- c K1 H
8 v- }, x/ o% t% P2 Q. }+ e3 t; X* l9 G4 N. V) }. ]
2、森林是消减环境污染的万能净化器. b$ F# m. ~& w9 h0 }
8 k8 _' E- q$ B, ^
森林能阻滞酸雨、降尘,还可以衰减噪声,降低风速、减弱风力。如,在5级风时,人造林带外的风速9.5m/s,而林内只有7.7m/s,减弱近20%。连片的森林能使台风减弱1~2级。森林还可以分泌杀菌素杀死空气中的细菌,以净化空气。9 z. n9 ^5 Y! z" @
* A5 u# p J+ b, e/ ?2 s) e+ y
& |6 v0 o3 K1 O; r h
4 Q) k) d/ A: ?3 [5 S
3、森林可以调节水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2 ?5 X( l$ G/ r( D2 R" y* R! K
" Z) x, V6 D& w) s6 |% T' i, b7 B5 P" D% t3 w c! S5 k
2、贯彻矿产资源综合勘探、综合利用、综合开发、综合评价的方针 ! Z4 B* N6 C5 A6 c2 t4 X( W5 K* M# s1 M6 ?+ z3 c& m
1) 重视贫矿资源的开发利用; " b( r2 D8 }5 v& b4 {5 E, h7 m1 i* S9 m5 i, ]+ c+ Z
8 N' G' r) p3 Z
/ ]6 O0 ~+ b, Y. P 2) 发挥共生矿优势; 0 X5 e1 J, B% s 5 d0 J" n+ ]+ r. C- S# n8 z. j* Q 6 \4 Y! C# i& M
0 ^: x: o4 q$ v: U* d5 F2 N
3) 继续发现新的储量; % W1 i- @! C8 T! x% f# l$ K: J; _ 2 l+ E) ?* h, n) e7 ^ " m Z& E& t9 X- [: Q6 K9 C: m6 d# t
4)加强回收和循环使用。9 W7 O0 ^ z* |/ N7 K
4 ^) M. T& s( o' I2 n
6 Y& U% L! z/ }# L8 r {3 C
; d8 n. r* m8 j/ t( Q2 A! H
3、保护矿山环境与矿山复垦 # E% ?0 C+ n$ d9 p; T4 C* }3 Y$ t $ n; P' y* R) O- n: W1 O# p" L 1) 制订矿山环境保护法规,依法保护矿山环境,执行“谁开发谁保护、谁闭坑谁复垦、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 i; {# m7 Q" z" R1 k
: j$ C, a. q8 p7 ?, R
6 x6 C9 m2 ~/ G! H3 Y 9 ^( f. y% p' t0 e1 z5 q7 \+ J* \ 2) 制订适合矿产特点的环境影响评价和办法,进行矿山环境质量检测,实施矿山开发的全过程环境管理;监测矿山自然环境破坏状态,制订保护恢复计划; ' H. f' [: u9 w& F& x. `; y0 V ; ]9 i3 I, X; c" B/ p( A " p1 z" F1 ]% ~! y